7月10日,“第十屆京師哲學暑期學堂暨第六期中華文化國際青年研習項目”在北京師范大學英東學術會堂開幕。本項目由國際儒學聯合會、北京師范大學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哲學學院、中華文化研究院|京師書院聯合主辦,共有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42名青年學者參加。項目主題是“中國思想與現代文明”,旨在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聯系的理解,促進中外文明對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陳興、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于建福、智利駐華大使巴勃羅·阿里亞蘭(Pablo Arriarán)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陳興對與會嘉賓和師生表示熱烈歡迎,對國際儒學聯合會長期以來對項目的支持以及項目團隊的付出表示衷心感謝。陳興分享了北京師范大學近年來國際化教育的新進展,介紹了學校哲學學科的深厚底蘊。他表示,該項目十年來持續聚焦“中國思想與現代文明”,意在引領國際青年學子深入體悟中華文脈與傳統智慧,搭建學術對話與文化體驗的橋梁,讓哲學成為文明對話的鮮活話語。他表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時代之問的中國答案,北京師范大學愿與全球青年共創人類文明“美美與共”的美好未來。
于建福向與會嘉賓和師生致以誠摯問候,并向北京師范大學表示衷心感謝。他回顧項目十年發展歷程,高度評價國際青年研習項目作為中外文化交流名片的積極貢獻。他表示,國際儒學聯合會始終致力于搭建文明互鑒平臺,本項目匯聚了來自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位青年學者,成為了培育文化使者的搖籃,往屆學員也逐漸成長為推動儒學國際傳播和文明互鑒的重要力量。期待與會青年學者珍惜研習機會,以開放包容的態度碰撞思想、交流智慧,做到學有所成、學有所悟,為踐行全球文明倡議貢獻青春力量。
巴勃羅·阿里亞蘭對活動的舉辦表示祝賀。他表示,今年是智利與中國建交55周年,兩國關系持續深化,雙方在文化地標建設、簽證便利化及青年學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體現了民心相通。展望未來,智利愿以智中建交55周年為新起點,進一步深化兩國青年學者交流,推進哲學與人工智能等各領域對話,共同構想綠色、智能、富有人文關懷的未來。他呼吁以哲學之光指引,共同書寫智中兩國交流合作新篇章。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吳向東作項目十周年總結報告。他表示,在各方努力下,項目深入探討儒學經典、道家智慧、東西文明互鑒、全人類共同價值等核心話題,通過多元活動形式支持學員體驗中國哲學,促成思想碰撞,培育了一批文明對話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他介紹,本屆項目聚焦“儒學思想與現代生活”、“古典詮釋與文明互鑒”、“人工智能與人本價值”三大主題,期待青年學者緊扣時代脈搏,深入交流研討,共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往期學員代表楊樂(Aryan Mohammad Hussain)和本期學員代表Sherwood Zara Olivia分別發言。楊樂分享了參加活動的感悟,表示項目提供了探索儒家思想與中國文化的寶貴平臺。他以“孝”觀念為例說明儒家價值與其本國文化的共通性,并鼓勵本屆學員深入理解中華文化的現代意義。Sherwood Zara Olivia 分享了她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認為中國的發展成就深植于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哲學傳統,期待通過項目研究文化差異,與學員共同審視自身文明根基,探索平衡之道。
開幕式后,北京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韓震教授、羅馬尼亞科學院院士兼副院長Mircea Dumitru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Thomas Michael研究員分別圍繞“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發展”、“亞里士多德與孔子友誼觀比較”、“中國思想與現代文明的共生關系”等主題作主旨報告。
據悉,學員們將在十多天時間里,通過系列講座、“思中國圓桌論壇”、文化體驗、游學參訪、分組討論、文藝創作和學術展示等豐富多彩的研習活動,以“學術研討+文化體驗”的模式,增進對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與現代文明的理解,開展廣泛而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