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儒學聯合會(簡稱“國際儒聯”;英文名稱為International Confucian Association,簡稱“ICA”)是由各國、各地區與儒學有關的學術團體、機構和個人自愿結成的非營利性國際學術文化聯合組織(國際非政府組織)。1994年10月在中國北京正式成立,1995年7月在中國民政部注冊登記,永久會址設于中國北京。2018年被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授予特別咨商地位。
國際儒學聯合會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國際性社會組織之一,是各國、各地區儒學團體、儒學學者的聯合會,集合了五大洲與儒學及傳統文化研究有關的學術團體和專家學者,具有學術性、國際性、民間性、專業性等特點。截至2025年5月27日,國際儒學聯合會擁有878個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覆蓋122個國家和地區。
宗旨
研究、傳承儒學及其他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推動儒學在世界的傳播和實踐,開展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服務。
歷史沿革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韓國、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與儒學有關的學術團體,為了弘揚儒學及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共同發起成立了國際儒學聯合會。因中國是孔子和儒學的故鄉,各國學者一致同意將本會永久會址設在中國北京。國際儒學聯合會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將永久會址設在中國的國際學術文化聯合組織。
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一屆、第二屆會長為谷牧,第三屆、第四屆會長為葉選平,第五屆會長為滕文生,第六屆會長先后由劉延東、孫春蘭擔任。第一屆至第六屆理事長先后由崔根德(韓國)、唐裕(新加坡)、徐正燉(韓國)、米哈伊爾·季塔連科(俄羅斯)、謝爾蓋·盧佳寧(俄羅斯)、福田康夫(日本)擔任。
滕文生、王蒙、戴逸、張豈之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第六屆榮譽會長。李光耀(新加坡)曾任第一屆至第五屆榮譽理事長。伊薩姆·沙拉夫(埃及)、唐裕(新加坡)、徐正燉(韓國)、謝爾蓋·盧佳寧(俄羅斯)任第六屆榮譽理事長。
在中國政府以及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和廣大會員的共同努力下,國際儒學事業蓬勃發展,國際儒聯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為傳承發展儒學及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作出了積極貢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會員所在國家和地區數由最初的十幾個發展到120余個。現有團體會員107家,個人會員772名(其中,理事408名,榮譽顧問54名,顧問136名)。
榮譽顧問、顧問一般由對本會工作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士和知名學者擔任。季羨林、馮其庸、李學勤、龐樸、方克立、劉述先、傅熹年、戴逸、饒宗頤、霍英東、李嘉誠、徐展堂、邵逸夫、安子介、葉嘉瑩、石川忠久(日本)、狄百瑞(美國)、成中英(美國)等都曾任國際儒學聯合會榮譽顧問。牟鐘鑒、樓宇烈、袁行霈、楊振寧、劉夢溪、湯恩佳、梁承武(韓國)、陳榮照(新加坡)、杜維明(美國)等為現任榮譽顧問。
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關心國際儒聯
國際儒學聯合會的建設發展始終得到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悉心關懷。
1994年10月,國際儒學聯合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成立大會時,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會見與會代表并合影留念。每隔五年,國際儒學聯合會在紀念孔子誕辰之際均舉辦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至今已舉辦七屆。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賈慶林曾分別出席第一、二屆,第三、四屆會議的開幕式、會見代表并講話。
2014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會見嘉賓代表并發表重要講話,黨和國家領導人王滬寧、劉延東、楊潔篪等參加。
2019年11月,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六屆會員大會開幕會并講話。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7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七屆會員大會開幕會,會見嘉賓代表并講話。
現任領導成員和組織機構
第七屆國際儒學聯合會
會 長
孫春蘭(中國)
理事長
福田康夫(日本)
國際儒學聯合會的組織機構由議決機構、常設機構組成。
會員大會是本會最高議決機構,每五年召開一次,由會長主持。本會設會長一名,常務副會長一名,副會長若干名。理事會設理事長一名,副理事長若干名。理事會與會員大會同期召開,由理事長主持。執行委員會是會員大會、理事會的執行機構,由會長、理事長、常務副會長、副會長、副理事長和部分理事代表、秘書長、副秘書長、各委員會主任組成。
根據章程規定,會長負責本會全面工作,為會員大會主席,在會員大會閉會期間,主持執行委員會會議。常務副會長協助會長工作。理事長為理事會主席,主持理事會,可與會長共同主持執行委員會會議。
本會設秘書處、學術委員會、出版委員會、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國際聯絡委員會、顧問聯絡委員會、儒學與企業管理委員會、中國委員會、會員聯絡委員會等作為常設機構。秘書處是常設辦事機構,各委員會是常設工作機構。秘書處設秘書長一名,副秘書長若干名。秘書長協助會長、常務副會長處理日常事務,主持秘書處工作,協調各委員會工作。現任秘書長為馬箭飛。副秘書長協助秘書長工作。各委員會設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
本會設榮譽顧問、顧問,一般由對本會工作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士和知名學者擔任。榮譽顧問、顧問由會長、理事長提名,經執行委員會審議。
業務范圍和文化品牌
國際儒學聯合會的業務范圍為:開展儒學研究;開展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舉辦儒學相關會議、論壇、講座等;開展儒學相關教育研修和傳播普及;編纂出版儒學相關著作、期刊和資料;開展會員發展、聯絡和服務工作;收集、整理發布國際儒學和其他有關學術文化綜合信息,編輯發送本會活動信息簡報;以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咨商地位資格參與聯合國經社理事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活動,開展與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和其他學術文化組織的交流與合作;開拓其他有助于國際儒學發展的事業。
國際儒學聯合會已形成一系列文化品牌,主要有:紀念孔子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和合文明論壇(已注冊商標),《國際儒學》中英文會刊,國際儒聯學者計劃(包括漢學青年學者研習營、中國學碩士項目、博士論文資助出版),國際儒聯之友,國際儒聯講堂,儒學大家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專題研修班,普及工作座談會,“大道知行”講堂及圖書等,還參與舉辦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陽明心學大會、考亭論壇、儒學前沿論壇、黃河文明論壇、張謇論壇等重要學術會議。
國際儒學聯合會持續拓展深化與國際組織、各國學術文化機構的合作。截至目前,與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6所知名高校,以及故宮博物院、鳳凰衛視等2家文化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創設7家研究(研修)基地,包括國際儒聯山東大學研究基地、曲阜研修基地、陽明研修基地、南孔研修基地、朱子研修基地、儒學與企業文化研修基地(南通)、中華文化國際研修園(貴陽)。國際儒學聯合會還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東盟中心等重要國際組織,以及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法國、意大利、德國、埃及、摩洛哥等許多國家和地區有關學術文化機構廣泛開展友好交流合作。
圍繞“建設使命清晰、依法自治、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的國際組織”愿景,國際儒學聯合會持續加強自身建設,多次獲評中國“4A級社會組織”和“優秀社會組織”稱號。2018年被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授予特別咨商地位。
邁上新征程,國際儒學聯合會將積極踐行全球文明倡議,致力于做儒學及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世界文明多樣性的維護者、不同文明對話的踐行者,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更新日期:2025年5月27日)